2025-07-14 15:12:01
今年以来,小金属板块超额收益明显,截至7月13日,稀有金属(中信)年初至今累计上涨20.7%,稀土、钴、钨、锑等品种无论是产品价格还是相关个股均有亮眼表现,其上涨背后的驱动力,我们认为是在全球能源转型、高端制造升级及地缘博弈深化的背景下,小金属正经历战略资源属性强化与供需格局重塑,其价值正迎来系统性重估。
小金属品种众多,主要包括稀土、钨、锑、钴、钼等数十种金属,作为现代工业的“维生素”,其下游应用领域广泛,更是新能源、军工、半导体等高精尖领域的核心材料。小金属供应高度集中,例如中国稀土冶炼产能占全球90%、钨的供应量占全球80%以上,刚果(金)钴的供应量占全球70%、印尼镍的供应量占全球60%等。随着小金属在国防安全与科技竞争中地位显著提升,其战略资属性愈发得到重视,各国加速争夺关键矿产主导权。例如,我国自2023以来相继对镓、锗、锑等产品实施出口管制,2025范围扩大到钨和中重稀土相关物质,导致海外现货紧张,国内外价差迅速扩大。海外方面,如刚果(金)在2025年初实施4个月的钴出口禁令,后再度延长3个月,致使钴有望从大幅过剩转变为供需平衡。
从供需基本面角度,小金属在供给相对刚性与需求蓬勃发展下,供需格局也在不断优化。以稀土为例,我国稀土行业经过几轮大洗牌,已经形成了两大集团主导的格局,同时面对2023、2024年低迷的价格,我国主动放缓了稀土冶炼分离配额增速,从2023年21%降至2024年4%。需求上,稀土磁材在新能源汽车、工业电机等高性能领域发展快,需求有望持续增长,25年或是供需格局扭转之年,未来价格有望稳步上行。
又以钨为例,我国2025年第一批钨矿开采配额较2024年下滑了6.5%,连续两年下滑且幅度提升,主要原因是在高品位矿枯竭,开采成本上移。目前全球和国内矿山产量均呈下降趋势,海外新增供给有限,整体供给侧难有大的放量冲击。需求端,钨主要用于刀具、制造业及超硬工具器械,与宏观经济相关度高,当前宏观经济偏底部企稳,有望向上修复。
总结而言,我们认为小金属行业正步入战略属性凸显、供需格局改善的新阶段。短期看,小金属供需错配支撑价格弹性;中长期看,战略属性与产业升级红利将驱动龙头公司盈利与估值双升。看好资源自主可控主线下的结构性机会,例如具备资源优势和产能扩张潜力的企业。
(作者:摩根士丹利基金研究管理部 孙人杰)